晋中国家农高区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sxng-0001-0001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03-2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山西农谷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着眼三农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通过三年多的建设,我们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林武书记调研晋中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在农业‘特’‘优’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子”的目标要求,聚项目、优环境、抓落实,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历程

2015年10月,省委调研太谷时提出农谷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把太谷变为农谷”;随后省、市、县联合赴陕西杨凌、山东东营、湖北荆门考察,提出初设方案;2016年11月11日,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通过山西农谷建设初设方案,并明确提出将山西农谷上升为省级战略;2017年4月12日,山西农谷管委会成立;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2017年9月,国发42号文件提出“要打造山西农谷综合性、专业性科创中心”,为山西农谷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4日,省政府批准设立全省唯一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已站在国家层面加快发展;2020年12月9日,神农科技集团揭牌,正式建设运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2021年6月9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调研晋中时提出“重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农业‘特’‘优’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子”,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基本情况

规划布局:在太谷区全区域建设山西农谷“一城三园五区”基础上,选取县城西南科技、产业集聚区域,规划106.49平方公里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其中核心区6.59平方公里,主要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服务功能。示范区99.9平方公里,主要承担科技创新、生产加工、产品交易、示范推广等功能,布局科技创新城、特色农产品交易园、北方林果科技园和南山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四大板块。

农高区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功能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导,突出“农、高、科”,推进谷城院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全球有影响、全国有优势、全省举足轻重的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

三、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各市、省直单位和开发区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晋办发〔2021〕8号)有关要求,2021年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考核目标为:新建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增速2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1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5;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率62%。2021年在全省农业类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一。

(一)围绕科技创新,打造科创平台。聚焦科技赋能,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5家,5家企业正在申报,其中3家为农业类企业,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有力支撑创新高地建设。五大基地持续建设初见成效。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突出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一所、一室、一院、五中心”。中科院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成为省内首家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研发创新平台,稼祺藜麦研究院建成全球唯一的藜麦基因库,成为有机旱作农业先锋,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由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检测公司辽宁通正集团市场化运营,30个产品获得“晋中国家农高区监制农产品品牌”标识。功能食品加工基地立足企业自主创新平台搭建,一期1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年底主体完工,配套建设研发实验室、检测中心、产品展示厅,实现企业入驻、管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同步引进专业招商团队,开展市场化运营,目前落地企业5个。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科研基地聚焦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建成2万平米玻璃智能大棚,30个柔性大棚和38个棉被拱棚,引进中科院、东辉世佳、晋中青农联和山西农大等创业团队,开展南果北种新技术和食用玫瑰、高端花卉等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致力为北方有机旱作农业探路目标,建成千亩龙生种园、千亩有机旱作谷子机械化生产、千亩智慧农机示范园、千亩花卉基地和千亩农大中试“五大示范园区”;扩建旱垣温室100个,成为北方地区最具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典范。总部基地已实现深圳企业总部、神农科技集团等一批总部经济集中入驻。

(二)开展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围绕全省十大产业集群,锚定“四高地一先行区”目标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有序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完工。晋药堂中药材种质资源项目投产达效、功能食品加工基地一期完工。一批新型项目全面开工。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南方黑芝麻系列功能饮品、年产10万吨高档牛肉加工冷链、北方林果苗木繁育基地、智慧农机装备园等标杆项目全面开工;人才服务基地、食用菌产业园、有机菌谷种业创新园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批提质项目全面增效。先正达、金砖五谷、保森种羊、晋汾种猪、番茄小镇新建研发中心,组建博士工作站,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晋深农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深圳企业签约项目10个,28个产品获得“圳品”标志使用。一批国字号项目申报成功。晋中国家农高区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成为全省第二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

(三)聚焦体制机制,推动谷城院融合发展。采取“项目+人才”“人才+项目”“选任+聘任”模式,充分吸纳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农高区。破围聚能促进融合。对标剑桥、牛津大学,打破观念、物理、体制围墙,推动山西农大开放式办学。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庄惟敏院士团队编制《谷城院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通科技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山西农大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落地晋中国家农高区办学,山西乡村调查研究院揭牌成立,促进人才、技术、资源互通共享。创新机制引进人才。制定《晋中国家农高区人才政策10条》,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项目经费、对突出贡献奖励等方面,加大招才引智政策支持,7位院士、1位专家首批获聘山西农大学术院长。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2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起精准农业、设施园艺等8个院士工作站,1名“长江学者”、80名博士入职山西农大,9名特聘专家增补进入专家智库,48名国内知名专家受聘乡村调查研究院。项目集聚培养人才。依靠重点攻关项目,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山西农大2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在联合项目攻关的同时实现成果转化,在全省建立涵盖种、养殖等领域各类基地70余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西班牙专家团队全程参与番茄小镇15万平米全环境智能玻璃温室建设与运营管理,山西农大专家团队参与晋汾白猪种猪繁育基地建设,荷兰专家团队参与建设的先正达现代种业示范基地投产达效。

(四)坚持对外开放,塑造品牌形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不断打造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强化政策引导。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农高区共建的对外开放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优营商环境。太谷片区(含农高区)作为中国(山西)自贸区的4个片区之一,占地20平方公里,正在积极申报中。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强与深圳农业合作,积极推进供应深圳食品评价的“圳品”认证,我省24家企业的陈醋、小米、杂粮等41个优质农产品通过了“圳品”认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积极参加中国进博会、杨凌农高会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贸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抓住机遇、推介宣传,签订了一批项目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中化先正达、德国拜耳、荷兰瑞克斯旺等国际知名种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成国际领先的8000平米现代化玻璃温室和占地100亩的可移动膜结构日光温室;引进培育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地110多个新品种;番茄小镇引进欧洲番茄种植品种,“杜氏番茄”产品通过欧盟GAP质量认证。目前,已有5家企业取得境外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

(五)持续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在深化改革中先行先试,厚植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优势。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制定《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工作方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推进市场化改革。引进市场主体,创新办会办展机制,承办了2021年第十二届中博会晋中分会场,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和中国(山西)农博会永久会址落户晋中国家农高区,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乡村振兴论坛和第六、七届中国(山西)农博会。同时,相继举办了山西药茶电商推广大会、全省扶贫龙头企业带贫益贫能力提升培训交流会、晋中农产品展销会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体验馆、旅游仓卖馆、消费扶贫仓卖馆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开馆,基本实现了“月月有活动、月月有展销”。

四、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全力支持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相继作出了山西农大和省农科院合署改革、太谷撤县设区、组建神农科技集团等系列部署。同时,委托农业农村部整合谷城院发展规划、太谷区“十四五”规划和国土、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晋中市“十四五”规划、神农科技集团“十四五”规划等,统筹编制《晋中国家农高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顶层设计上,统筹协调推进。

(二)强化要素保障。在政策支持上,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汇报,研究支持政策措施。特别是,2020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谷城院”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2021年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相关财政政策》,2021年晋中市政府出台《晋中市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的十条措施》,为晋中国家农高区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持。在资金支持上,2020年,积极争取了债券资金7亿元;2021年申请市级2亿元专项资金和2亿元债券资金,用于项目用地补贴、债券利息、山西农谷农副食品加工园项目等。在土地支持上,省政府先后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3000亩(预留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市区两级政府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项目建设基准地价事宜进行支持,满足了晋中国家农高区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三)强化工作合力。实行“省级统筹、市级管理,一体化服务、市场化运作、谷城院融合”运行机制。省级层面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主任的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由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山西农大(省农科院)、晋中市、神农科技集团等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统筹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重大决策、解决发展重大问题。同时,探索市场化运作,成立了神农科技集团,晋中市政府与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授权书》,在招商引资、人才选聘、产业发展等8个方面充分授权企业,以市场化改革促进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

五、2022年工作计划

将围绕打好晋中国家农高区这张“牌”,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下一步聚焦“七个方面”全方位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

(一)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中试转化,实现“人才-科研成果-孵化-中试-转化”产学研用路径,集聚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加快推进招才引智,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在智能农机、旱地水稻、人才引进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

(二)在产业化发展上求突破。发展功能农业,在藜麦、小米、叶酸玉米、蓝莓、钙果等上强团队、建基地、搞推广,实现藜麦全国推广100万亩、富硒小米全省推广10万亩、叶酸玉米全省推广20万亩、蓝莓全省推广10万亩、钙果全国推广100万亩;集聚功能食品加工,力争实现占地规模3000亩以上的功能食品加工集聚区,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加快构建“1+10”全域农高区发展格局;发展中医药产业,持续推进扶持黄河中药、广誉远、元和堂企业中医药发展,塑造品牌形象。

(三)在种业创新上求突破。加快山西种业创新园建设,打造种业资源宝库,推进生物育种,推进育种企业与南繁中心的技术、场地合作,提升育种技术水平,推进生物育种、科学育种、安全育种,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四)在智慧农业上求突破。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推进中科院智能农机研发基地项目,发展旱作节水智能化,优化山西农谷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五)在设施农业上求突破。持续推进田森番茄小镇和中信旱垣温室后续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的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农业示范引领作用。

(六)在机制体制上求突破。坚持市场化建设运营晋中国家农高区,用好神农科技集团市场“无形之手”,加快办理山西农谷管委会上划工作。深入开展“三化三制”改革,实现机关人员竞聘上岗、专业人员全国选聘。对标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过程中实现制度突破和制度创新。

(七)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依托山西农业大学乡村调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山西潇河产业金融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建设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实验室。通过计算工具和数量模型技术,针对农村社会系统和群体互动行为进行建模。运用数据支持、模型训练和网络化协作平台,研究特定空间下农民的理性个体选择和理性公共选择等社会互动的抽象模型,从而从全球视野和国情实际出发,探究出能够指导全国农业合作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生态农业的集成化实现路径,从而破解大国小农现代化难题,再造中国农村改革新高地。

总之,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年成势、五年成型”总目标,舞好山西农谷“示范龙头”,用好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凝心聚力,强力推进晋中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